直肠癌的早期症状怎么治疗
直肠癌早期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局部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及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直肠癌早期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肠道息肉恶变及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
适用于黏膜层局限的早期直肠癌,通过结肠镜进行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前需结合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该方法创伤小且能保留肛门功能。
2、局部放疗
针对肿瘤直径较小且未侵犯肌层的病例,可采用短程放疗或接触性放射治疗。放疗可能导致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需配合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缓解症状。
3、靶向药物治疗
对于检测到RAS/RAF基因野生型的患者,可联合使用西妥昔单抗注射液或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用药期间需监测心脏毒性和皮肤反应。
4、免疫治疗
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的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PD-1抑制剂。治疗前需检测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可能出现免疫相关性肠炎等不良反应。
5、手术切除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时需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或低位前切除术。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生素,并加强肠外营养支持。
直肠癌早期治疗后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每日摄入30克以上膳食纤维,优先选择西蓝花、燕麦等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每周3-5次;戒烟并避免加工肉制品;每3-6个月复查肠镜、肿瘤标志物及腹部CT;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