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感染初期症状
艾滋病毒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乏力等症状。艾滋病毒感染初期症状通常由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反应引起,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发热
艾滋病毒感染初期可能出现持续低热或高热,体温通常在37.5-39摄氏度之间波动。发热可能与病毒血症或机会性感染有关,部分患者伴有夜间盗汗。治疗上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奈韦拉平片等,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
2、咽痛
咽部疼痛是常见早期表现,可能伴随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这种情况与病毒直接侵袭上呼吸道黏膜或合并链球菌感染有关。除抗病毒治疗外,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西地碘含片等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咽拭子培养。
3、皮疹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多分布于躯干和面部,不伴明显瘙痒。皮疹与病毒血症引起的毛细血管炎有关,通常持续1-2周自行消退。严重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氢化可的松乳膏,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
4、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可能出现对称性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但无压痛。这与病毒刺激淋巴组织增生相关,属于免疫系统应答反应。除规范抗病毒治疗外,无须特殊处理,但需定期监测淋巴结变化。
5、乏力
持续疲倦感是典型症状之一,与病毒消耗体能及免疫系统持续激活有关。患者常描述为休息后不缓解的全身无力。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随着抗病毒治疗起效,乏力症状可逐渐改善。
艾滋病毒感染初期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与其他病毒感染混淆。建议高危行为后4-6周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后可进行核酸检测。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吸烟饮酒。确诊后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任何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都应及时就医评估,不可自行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