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砂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马牙砂通常指中药煅制后的矿物药,常见用法有外敷止血、研磨调膏、配伍煎服、熏洗患处、制丸散剂等。
1、外敷止血
马牙砂经煅制后具有收敛止血功效,可直接研磨成细粉外用于创面。适用于皮肤浅表损伤渗血,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保护膜。使用前需清洁创面,避免与化脓性伤口接触,外敷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对矿物成分过敏者可能出现局部红疹,应立即停用。
2、研磨调膏
将马牙砂与芝麻油、蜂蜡等基质混合可制成外用膏剂。传统中医用于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变,利用其燥湿敛疮特性缓解渗出。调制时需过100目筛确保粉末细腻,膏体浓度控制在10%-15%。皮肤溃烂面积过大或合并感染者不宜使用。
3、配伍煎服
马牙砂常与地榆、白及等配伍入汤剂,用于消化道出血辅助治疗。需先煎30分钟使矿物成分充分溶出,常用剂量3-6克。因质地沉重易沉降,煎煮时需用纱布包煎。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
4、熏洗患处
马牙砂溶液可用于痔疮发作期坐浴,取30克加水煮沸后熏蒸再清洗。水温保持40℃左右,每日2次可减轻肛周水肿。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建议配合凡士林保湿。急性血栓性痔疮或肛裂出血时应避免热刺激。
5、制丸散剂
作为丸散剂辅料时,马牙砂能增强药物稳定性并延缓释放。常与五倍子、诃子等制成固涩止泻制剂,通过吸附作用减少肠液分泌。现代制剂多采用超微粉碎技术提高生物利用度,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含矿物类制剂。
使用马牙砂前应经中医师辨证,避免与强酸类药物同用。外用时观察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内服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储存时需密封防潮,煅制品性状改变时应停止使用。日常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药效,出现恶心、皮疹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