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的后遗症有哪些
脚骨折后遗症主要有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关节僵硬、足弓塌陷及下肢不等长。脚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长期劳损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活动时关节疼痛、肿胀。早期可通过减少负重、物理治疗缓解症状,严重时需关节镜清理或置换手术。常用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
2、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局部神经损伤或软组织粘连可引发长期疼痛,可能伴随麻木感。热敷、低频电刺激等理疗有助于改善,药物治疗可选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需排查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3、关节僵硬
固定时间过长或康复训练不足会导致踝关节活动受限。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被动牵拉、抗阻训练,配合超声波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关节松解术。
4、足弓塌陷
跖骨或跟骨骨折后足底筋膜松弛可能引发扁平足,表现为行走易疲劳、足底疼痛。定制矫形鞋垫结合足底肌群强化训练可改善,严重者需距下关节制动术。
5、下肢不等长
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能导致患肢短缩1-2厘米,引发步态异常和骨盆倾斜。儿童可通过骨骨骺阻滞术调整,成人需鞋跟垫高或截骨延长术。定期X线监测骨骼生长情况。
骨折愈合后应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逐步增加低冲击训练如游泳、骑自行车。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选择硬底鞋提供足部支撑,夜间使用支具维持功能位。若出现肿胀加重或皮肤温度异常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