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胃炎还是肠炎
腹泻可能是胃炎或肠炎的表现,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胃炎和肠炎均可导致腹泻,但伴随症状和病因有所不同。胃炎通常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肠炎则多伴随下腹痛、发热。腹泻还可能由食物中毒、病毒感染、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1、胃炎
胃炎引起的腹泻多与胃黏膜损伤相关,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患者除腹泻外,常出现上腹灼痛、餐后饱胀感。治疗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同时需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或调整用药。
2、肠炎
肠炎性腹泻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如沙门氏菌、轮状病毒等。典型症状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粪便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严重脱水时需口服补液盐。
3、食物因素
摄入变质食物、过敏食材或刺激性饮食可引发急性腹泻。常见于进食生冷海鲜、未煮熟的肉类或乳糖不耐受者。此类腹泻多呈水样便,通常24小时内缓解,建议暂时禁食后逐步过渡到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
4、功能性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病变也可导致腹泻,特点为排便后腹痛缓解,症状反复超过3个月。可能与精神压力、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尝试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功能。
5、全身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可能引发慢性腹泻。这类腹泻往往伴随原发病特征,如多食消瘦、口渴多尿等,需通过甲巯咪唑片、胰岛素等控制基础疾病才能改善腹泻症状。
腹泻期间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溶液。饮食选择低脂低纤维的稀饭、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奶制品和高糖饮食。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出现血便、高热或严重脱水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粪便常规、血常规或肠镜检查。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规律进食以维护胃肠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