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
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分层需结合血压数值、靶器官损害及合并症综合评估,主要依据诊室血压测量结果分为1级、2级、3级高血压,危险分层包括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类。
高血压分级标准中,1级高血压指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2级为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3级为收缩压≥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危险分层需考虑年龄、吸烟史、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以及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肾功能损害、脑血管病等靶器官损害。低危患者无危险因素且无靶器官损害,中危存在1-2个危险因素,高危合并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极高危则已出现临床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
评估流程包括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需关注家族史、生活方式及用药情况,体格检查重点测量双侧血压、计算体重指数,实验室检查涵盖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超声心动图可评估心脏结构,颈动脉超声和眼底检查有助于发现血管病变。动态血压监测能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对分级和分层有重要补充价值。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趋势,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内,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日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保证每晚7-8小时睡眠,避免长期精神紧张,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定期复查心电图、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