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底部酸痛怎么回事
腰椎底部酸痛可能由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泌尿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
1、腰肌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负重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慢性损伤。表现为局部钝痛且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建议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热水袋热敷20分钟每日两次,配合低强度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
2、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退变或外伤致髓核压迫神经根,典型症状为放射性下肢疼痛伴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甲钴胺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若出现马尾综合征需紧急手术。
3、骨质疏松
骨量降低致椎体微骨折,常见于绝经后女性。疼痛在直立位加重,可能伴随身高缩短。需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配合抗阻力训练。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明确病情。
4、强直性脊柱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骶髂关节炎症,晨僵超过30分钟且活动后改善。需长期服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依托考昔片,配合游泳等伸展运动。早期诊断可延缓脊柱强直进程。
5、泌尿系统疾病
肾结石或盆腔炎症可能引起牵涉痛,多伴有排尿异常或发热。需完善尿常规及超声检查,根据结果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双腿间夹枕头减轻腰椎压力。避免提重物及突然扭转动作,肥胖者需控制体重。饮食注意补充牛奶、豆制品等含钙食物,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疼痛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须立即就诊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