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裂有哪些症状
脚后跟骨裂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淤血、活动受限、负重困难以及可能出现畸形。脚后跟骨裂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重复应力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脚后跟骨裂后会出现持续性钝痛或尖锐疼痛,尤其在触碰或按压患处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向足底或踝关节放射,休息时减轻但负重后明显加重。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显著,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2、肿胀淤血
骨裂后48小时内会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皮肤发红发热,伴随皮下淤青。严重时肿胀可蔓延至足踝,导致皮肤紧绷发亮。淤血可能逐渐从紫红色变为黄绿色,提示恢复过程。
3、活动受限
患侧足部主动背屈和跖屈动作困难,无法完成踮脚尖或足跟行走。踝关节活动度下降,常因疼痛出现保护性跛行。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4、负重困难
站立或行走时患足无法承受全身重量,需依赖拐杖辅助。足跟部压力敏感,穿硬底鞋时不适感加剧。部分患者会出现步态异常,表现为缩短患侧支撑期。
5、畸形
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能导致足跟部外观变形,如足弓塌陷、跟骨增宽等。触摸时可感知骨性标志异常,可能出现骨擦感。开放性骨折还伴有皮肤破损和出血。
脚后跟骨裂后应严格制动休息,急性期可冰敷缓解肿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足踝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足底筋膜拉伸等。饮食需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避免过早负重行走,选择宽松软底鞋减少局部压力,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