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预防需重点关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管理,治疗则需根据病情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术方式。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吸烟者需戒烟,肥胖者需控制体重。
2、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期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稳定期可单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栓形成,但需注意胃肠道出血风险。
3、介入治疗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根据GRACE评分选择介入时机。
4、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5、康复管理
心肌梗死后需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包括运动训练、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脂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心肌梗死患者日常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饮食上可多摄入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急用。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