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都是怎样造成的
脚气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常见诱因包括足部多汗、鞋袜不透气、公共区域接触、糖尿病影响、免疫缺陷状态等。
1、足部多汗
汗液分泌过多会导致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破坏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使真菌更容易繁殖。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群体因运动量大更易出现足部多汗。建议选择吸湿性强的棉质袜子,避免合成纤维材质,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后彻底擦干。
2、鞋袜不透气
长期穿着橡胶雨靴、厚皮鞋等密闭鞋履,或尼龙袜等透气性差的袜子,会阻碍汗液蒸发形成闷热环境。真菌在28℃以上潮湿环境中繁殖速度加快。应交替穿着不同鞋子保持干燥,使用抗真菌鞋垫,袜子需每日更换并用60℃以上热水烫洗。
3、公共区域接触
健身房淋浴间、游泳池更衣室等公共场所地面可能存在真菌孢子,赤足行走时可能通过微小皮肤破损处感染。使用公共设施后应及时冲洗双脚,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拖鞋等个人物品。家中浴室应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
4、糖尿病影响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足部微循环障碍和神经病变会导致局部抵抗力下降。高血糖环境也利于真菌生长,这类患者更易发展为顽固性脚气。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遵医嘱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德谷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免疫缺陷状态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的人群,因免疫功能受损难以清除真菌。此类患者可能合并甲癣,表现为趾甲增厚、变色。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克霉唑乳膏等。
预防脚气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洗浴后特别注意擦干趾缝。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穿同一双鞋。公共场所尽量不赤足行走,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若症状持续两周无改善或出现化脓感染,应及时就诊。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