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怎么治疗
子宫脱垂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子宫脱垂通常由分娩损伤、衰老、慢性腹压增加、先天发育异常、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站立,避免提举重物。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减轻腹腔压力。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预防便秘和慢性咳嗽。日常可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摄入,如西蓝花、苹果等,减少辛辣刺激食物。
2、盆底肌锻炼
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动作。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掌握正确发力方法。坚持3-6个月可见改善,适合轻度脱垂患者。锻炼时需避免屏气或腹部用力。
3、子宫托放置
适用于中度脱垂且不愿手术者,需由医生选择合适型号的硅胶子宫托。放置后每3-6个月复查,夜间需取出清洁。可能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溃疡,需配合雌激素软膏使用。禁忌用于阴道炎急性期或严重萎缩患者。
4、药物治疗
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阴道黏膜萎缩,增强组织弹性。口服补中益气丸辅助缓解气虚症状,需中医辨证使用。便秘者可短期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但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根治脱垂。
5、手术治疗
重度脱垂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选择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骶棘韧带固定术等。年轻患者可保留子宫行悬吊术,老年患者可能需联合子宫切除术。术后需禁盆浴和性生活2-3个月,定期复查预防复发。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和邻近器官损伤。
建议患者避免久蹲坐和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咖啡因摄入以防尿频加重症状。每日可进行温水坐浴促进血液循环,但水温不宜超过40℃。若出现排尿困难、阴道出血或托具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需根据年龄、脱垂程度和生育需求个体化制定,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