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易惊吓是什么原因
中医所称的易惊吓多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心脾两虚、肾精亏虚及痰火扰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情志调节等方式改善。
1、气血不足
长期劳累或慢性失血可能导致气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易惊、面色苍白。可遵医嘱使用归脾丸、八珍颗粒等中成药,配合红枣、枸杞等食疗。
2、肝郁气滞
情志不畅易致肝气郁结,出现胁肋胀痛、易受惊吓。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可疏肝解郁,日常宜保持情绪平稳。
3、心脾两虚
思虑过度耗伤心脾,常见多梦易醒、食欲减退。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可补益心脾,建议规律作息。
4、肾精亏虚
先天不足或久病伤肾会引起耳鸣健忘、易受惊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滋补肾精,需避免过度劳累。
5、痰火扰神
痰热内扰可致心烦易惊、口苦失眠。黄连温胆汤、安宫牛黄丸能清热化痰,饮食宜清淡。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及过度思虑,饮食可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等宁心安神食材,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调节气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至中医科进行体质辨证,避免自行长期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