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结肠炎大便会有血吗
小儿慢性结肠炎大便可能会有血,通常与炎症损伤肠黏膜有关。慢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血便,血液多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混于黏液之中。病情轻重不同,出血程度也有差异。
轻度炎症时,肠黏膜仅轻微充血水肿,粪便中可能带有少量血丝或隐血阳性,肉眼不易察觉。随着炎症加重,黏膜溃疡形成,出血量可能增加,表现为暗红色血便或黏液血便。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导致贫血,患儿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部分患儿因直肠炎症刺激,排便时伴随里急后重感。
极少数情况下,若病变累及较大血管或合并肠穿孔,可能出现大量鲜红色血便或柏油样便,此时需警惕消化道大出血。先天性肠道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非炎症因素也可能导致血便,需通过肠镜及实验室检查鉴别。反复血便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应记录患儿排便频率、血液颜色及伴随症状。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患儿血红蛋白水平,避免高纤维及刺激性食物。急性期可给予低渣饮食,如米汤、蒸蛋等。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防止脱水。所有血便患儿均需在儿科或消化科医生指导下完善粪便常规、钙卫蛋白检测及结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后针对性治疗。
相关推荐
01:20
03:01
02:42
02:2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治疗方法有
- 2 什么是慢性结肠炎
- 3 慢性结肠炎严重吗
- 4 什么是慢性结肠炎?
- 5 慢性结肠炎严重吗?
- 6 慢性结肠炎怎么形成的
- 7 慢性结肠炎是怎么形成的
- 8 慢性结肠炎怎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