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吸收不好的症状有哪些
小肠吸收不良主要表现为腹泻、体重下降、腹胀、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症状。小肠吸收不良可能与乳糜泻、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肠道感染、胰腺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粪便性状改变、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1、腹泻
腹泻是小肠吸收不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由于营养物质无法被充分吸收,肠道内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滞留。乳糜泻患者可能出现脂肪泻,粪便呈油腻状且浮于水面。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乳糜泻需严格无麸质饮食,克罗恩病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或泼尼松片控制炎症。
2、体重下降
长期营养吸收障碍会导致体重进行性减轻,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和皮下脂肪减少。短肠综合征患者因小肠切除面积过大,易出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建议通过肠内营养补充剂如短肽型配方粉维持营养,严重时需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腹胀
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在结肠发酵产气,引起腹部膨隆和肠鸣音亢进。胰腺功能不全患者因缺乏消化酶,常出现餐后腹胀伴排气增多。可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同时限制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摄入。
4、营养不良
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障碍可引发多种缺乏症,如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软化、铁缺乏引起舌炎。慢性肠道感染如贾第虫病会破坏肠绒毛结构,影响微量元素吸收。需检测血清维生素水平,针对性补充葡萄糖酸钙片、硫酸亚铁片等制剂。
5、贫血
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吸收不足可分别导致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克罗恩病累及回肠末端时会影响维生素B12吸收。治疗需根据贫血类型选择富马酸亚铁颗粒、叶酸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同时处理原发肠道疾病。
小肠吸收不良患者应保持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期监测营养指标。避免摄入含麸质的麦类食品和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进行胃肠镜、粪便钙卫蛋白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长期吸收障碍者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