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是什么原因导致
心悸可能由遗传因素、情绪波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心律失常病史,可能因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异常,引发心悸。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症状。若确诊为遗传性心律失常,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
2、情绪波动
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心跳加速、心慌等生理性心悸。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存在,可考虑在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3、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代偿性加快搏动以维持供氧,从而产生心悸感。患者可能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治疗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食物的摄入。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引起心率增快、心脏收缩力增强,表现为持续性心悸。患者常伴有体重下降、手抖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甲巯咪唑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5、心律失常
房颤、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疾病会直接导致心跳节律异常,引发明显心悸。患者可能感到心脏漏跳或剧烈撞击感。确诊需通过动态心电图,治疗药物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盐酸索他洛尔片纠正心律等。严重病例需考虑射频消融手术。
心悸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注意补充富含钾、镁的香蕉、坚果等食物,维持电解质平衡。若心悸伴随胸痛、晕厥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