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0-06-2955661次浏览
相关推荐

黄疸指数正常值是多少
黄疸指数的正常值一般在3.4-17.1μmol/L,足月新生儿应小于221umol/L,早产新生儿应小于257umol/L。如果数值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黄疸指数通常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总胆红素水平来确定的。而总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总量,包括与蛋白质结合的胆红素和游离的胆红素。其正常范围一般在3.4-17.1μmol/L,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实验室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黄疸指数存在异常,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然后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新生儿还未发育完善,因此黄疸指数通常较高,但足月新生儿应小于221umol/L,早产新生儿应小于257umol/L。如果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高,家长可以通过带新生儿晒太阳、母乳喂养等方式进行改善。日常生活中,建议多喝水,可促进胆红素的排出,有助于改善症状。

儿童为什么不能喝红豆薏米茶
一般没有儿童不能喝红豆薏米茶的说法,儿童可以适量喝红豆薏米茶。若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红豆薏米茶是由红豆、薏米制成的饮品,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等作用,其中的红豆对黄疸尿赤、脚气浮肿、水肿胀满等有辅助治疗作用。这两种食物,对儿童的发育通常没有影响,所以儿童可以适量喝红豆薏米茶,一般不会造成儿童身体不适。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大量喝,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进而诱发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食物的食用应该以适量为宜,如果对该食物过敏,通常不宜食用。建议父母引起重视,在喝红豆薏米茶后,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若存在不适,建议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利于儿童健康。
手心发黄原因

手心发黄这种症状或者是这种体征,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偶尔能够见得着。那么在肝胆外科的临床上这种症状是尤为多见的,手心发黄一种是全身皮肤黏膜,包括眼睛的巩膜都发黄,手心也发黄,这种情况往往就是我们身体胆红素的代谢出现了问题。那么胆红素的值升高,就是间接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升高的情况,出现黄疸了,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它的原因一个是肝脏的疾病,像各种类型的肝炎、急性的肝坏死,这是一种情况。另外像一些药物性的肝炎、酒精性的肝炎也可能会出现这种黄疸,这种情况也是可以出现的。那么除了肝脏本身的情况以外,像一些红细胞溶血的情况,也会出现这种黄疸。除了西医说的这种肝脏情况和溶血的情况以外,还有一种相对说是偏于生理的这种情况,常见的就是我们平常吃含有胡萝卜素比较多的食物,比如说南瓜、胡萝卜,如果这个人长期的吃南瓜和胡萝卜,这种食物的话,他的手脚心一定特别黄,这时候的黄往往身体的其他的部位的皮肤、黏膜和巩膜不发黄,只有手掌心发黄。中医认为手脚心发黄,主要是脾气不足,还有体内有湿热的情况,多是用一些益气健脾的药物,像六君子汤。还有一个就是湿热,体内有湿热的情况,可以用甘露消毒丹等等进行治疗。
喝葡萄糖水能不能去黄疸

一般所说的黄疸,是指血中的胆红素超过34.2μmol/L及以上,叫黄疸。黄疸病因学是最常见的,包括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以及先天性这四大类。比如溶血性,最常见的是蚕豆病,进食蚕豆之后就出现溶血,然后出现黄疸。肝细胞性最常见的,比如乙肝、丙肝,这个时候出现黄疸。而胆汁淤积性,比如出现了胆总管的结石会出现黄疸。而先天性的是一个良性的病变,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而喝葡萄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于这四大类的黄疸都不会出现治疗的作用。所以一旦出现黄疸,出现胆红素超过34.2μmol/L,这个时候可能就得需要耐心的去消化门诊,甚至去住院治疗,去查一系列的原因,包括病毒学的、影像学的,甚至包括CT、核磁等检查,来进一步明确。当然,有一部分黄疸是比较重的疾病,而有一部分黄疸比较轻的,就是所谓的先天性的非溶血性的黄疸,但是喝葡萄糖不能够缓解黄疸。

黄疸指数18必须住院吗
黄疸指数18针对儿童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新生儿出现黄疸指数超过18一定要积极就诊,考虑是否出现病理性的黄疸。成人的黄疸指数是18,要看黄疸指数是哪一项。黄疸有三个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加上间接胆红素的指标之和,超过18只是轻微升高,也需要进一步检查。包括生化的检查,肝功以及各项胆红素的指标,另外也需要做影像学的相关检查,包括肝脏和胆气相关的b超,或者ct,核磁,如果没有问题,是不需要进行药物的相关处理的,定期监测黄疸的指标就可以了。

喝葡萄糖水能去黄疸吗
一般黄疸是指血中的胆红素超过34.2μmol/L及以上。黄疸病因学包括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及先天性四大类。溶血性最常见的是蚕豆病,进食蚕豆后出现溶血,然后出现黄疸。肝细胞性常见的如乙肝、丙肝。胆汁淤积性,如出现胆总管的结石会出现黄疸。先天性的是良性的病变,平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喝葡萄糖对于四大类的黄疸,都不会出现治疗作用。一旦出现黄疸,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此时需要耐心的去消化门诊,甚至住院治疗,查其原因,包括病毒学、影像学、CT、核磁等检查。
黄疸应该如何判断
新生儿黄疸是孩子初生时期的常见生理现象,但同时也有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生命安全都构成极大的威胁,需及时正确判断黄疸的性质,那么怎么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呢?
黄疸食疗方法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病症让很多爸爸妈妈操碎了心。那么小的宝宝,如果送去医院接受治疗,势必会对宝宝有负面的影响。那么有没有食疗的方法让小宝宝健康起来、黄疸消退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哪些原因造成了黄疸
黄疸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发生黄疸的病因有多种,主要是因为某些特定的疾病所导致,比如尿毒症或者乙肝等,由于黄疸是身体出现疾病的一个警示信号,所以广大朋友们要多加重视。现在就跟大家介绍一下黄疸的病因有哪些,希望大家多加学习。
黄疸的科学检查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怎么检查,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黄疸疾病,不要因为疏忽让宝宝的病情加重,及时的治疗是远离黄疸疾病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黄疸的科学检查。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比如肝细胞性的黄疸,如果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胆道梗阻,也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直接胆红素是在肝脏内由间接胆红素和某些特殊的化合物结合之后,形成的溶于水的这样的一种物质。通过胆汁排泄进入到肠道,因此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在肝脏合成以及胆汁排泄过程当中出现的疾病,常见的原因像肝细胞性的黄疸,比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脏肿瘤而出现明显的胆红素代谢异常,如果肝脏疾病合并了胆红素异常升高,往往提示着肝功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受损。胆管的堵塞可以由于胆管的结石、胆管的炎症、异物、寄生虫或者是胆道系统的肿瘤以及一些其他相邻器官,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肿瘤引起的,还有某些内科疾病,像肝内胆汁淤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同样会引起肝内小胆管胆汁的排泄障碍,也会引起直接胆红素的升高。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密切观察,看新生儿是否有特殊的神经系统异常。如果食欲精神状态和活动均无异常,可观察2周~4周,根据黄疸消退的情况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处理。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若再以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
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母乳性黄疸一般跟小孩吃母乳之后胆红素的值增高有关。一般正常的孩子也会有生理性的黄疸,在生后2到3天出现,逐渐加重,在7到8天时比较高。一般黄疸值在7到12天左右逐渐开始下降,但是有一些吃母乳的孩子,如果一直吃母乳,黄疸会持续到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停母乳之后,胆红素会很快下来,一般为2到3天。这个过程中可以吃一些肠道菌群的调节剂,像之类,都会帮助肠道菌群,把黄疸的值下降。还可以适当用一些葡萄糖水,这些都会帮助孩子的胆红素下降。还可以适当晒太阳,也可以帮助母乳性黄疸下降。如果有些比较重,胆红素一旦超过18以上,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需要除外母乳之外的原因造成黄疸的一个因素,这些都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有一种黄疸不用治疗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大约3%~10%的人存在这种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男性多于女性3~10倍,常在青少年期发病。由于这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有可能无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