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急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56753次浏览

急性中耳炎不能自愈,需及时治疗能好转或痊愈。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需及时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生活中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继续感染。
  急性中耳炎一般不能自愈,及时治疗可好转或痊愈。其多半由细菌感染所致,需积极抗感染治疗,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抗生素类药物。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疼痛及流脓等炎症性症状消失。
  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外耳道清洁,防止进水感染;避免反复掏耳朵,以免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和骨膜损害,导致反复发作。

相关推荐

02:24
耳朵鼓膜充血严重吗
耳朵鼓膜充血最多见的是急性的中耳炎。通常发生急性中耳炎应尽快治疗,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病人发生急性中耳炎,通常会有发烧、耳朵痛、耳闷、耳鸣、听力下降,几天后还会伴有耳朵流脓,出现以上情况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就诊。要及时地给与抗生素、抗生素滴耳液滴耳,一般在1周到10天左右病人的急性感染症状完全控制后症状会完全消失,病人的鼓膜充血穿孔情况也会好转、痊愈。急性中耳炎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及时、治疗的效果不好,也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如急性脑膜炎、脑脓肿、眩晕或面瘫等症状。
急性中耳炎好治疗吗
尽早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大多数急性中耳炎都是好治疗的。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急性中耳炎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感染: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鼓室黏膜及鼓膜,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咽口导致中耳急性无菌性炎症;2.通过外耳道、鼓膜途径感染。3.通过血源性途径感染。该病表现为患耳疼痛、闷胀感、听力下降、耳流脓等,严重者可伴有周身酸痛、乏力、发热等。它的治疗首先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比如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保持鼻腔通畅;保持干耳,避免擤鼻子;外用抗生素滴耳液和全身抗生素应用,绝大多数愈后效果良好。
语音时长 01:19

2021-04-15

79825次收听

得过急性中耳炎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急性中耳炎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得过急性中耳炎后,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防止中耳炎复发,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护理,一、得过急性中耳炎后,需要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耳朵出现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二、在生活中无论是洗头、洗澡或者是游泳,一定要避免耳朵进水,时刻保证耳部的卫生和干燥,这样可以很好地预防急性中耳炎复发。三、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或者是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减少烟酒。如果在种人治疗期间一定要禁止研究。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这样可以更好地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作。
语音时长 01:05

2021-01-21

85342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如何吃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在使用外用药后口服消炎药。因为口服药物见效比较慢,外用药物可以立刻见效,所以在使用外用药物以后服药治疗效果更好一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采取雾化吸入服药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吸收,还可预防并发症。另外也要饭后口服抗生素。
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急性中耳炎我们临床上主要认为是细菌感染所导致的中耳鼓室、乳突腔的炎症。临床上主要有单纯性的炎症或者是化脓性的炎症,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因为它主要是细菌感染,因此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包括局部使用的双氧水、氧氟沙星滴耳液、洛美沙星滴耳液等。全身可以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类的抗生素、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抗生素可以口服使用,也可以全身静脉输液使用,主要是看患者具体的病情情况。因为耳朵和鼻子之间有解剖上的关系,因此我们鼻腔还可以用一些收敛粘膜血管的药物,如达芬霖等通畅鼻腔进行治疗,还可以使用一些促使中耳分泌物排泄的药物,如欧龙马等,进行辅助治疗。总而言之,急性中耳炎临床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20

62955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多久能好
急性中耳炎一般是1-2周都会好转。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般在一两周内也都会好转,成人、儿童都会出现,它一般有原因的,是由于咽鼓管的通气引流功能障碍,比如急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鼻咽部的肿物,还有小孩比较常见的腺样体肥大都会导致咽鼓管的通气引流障碍,出现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必须得促进咽鼓管的通气引流的开放,促进鼓室内液体的吸收或排出,让它不再生成,才能够达到治愈的目的。急性中耳炎一般小儿比较多见,小孩咽鼓管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加上小孩经常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在免疫力建立的过程中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经常会累及到中耳,出现急性中耳炎,小孩得病快好转地也要快,比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必须得用抗生素滴耳液外用,还得结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同时还得需治疗原发病,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严重可能还得需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急性中耳炎必须得经过医院正规的检查、合理的治疗,另外患者还必须得严密地遵从医嘱,如果不遵从医嘱治疗肯定效果会大打折扣,病期也会延长有可能急性中耳炎还会迁延成慢性中耳炎。
语音时长 02:30

2020-02-14

50620次收听

02:45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就是卡他性的症状,主要是急性鼻炎引起鼻腔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炎症扩散到耳咽管的位置。中耳腔是通过咽鼓管和鼻腔与大气相通的,耳咽管是鼻腔与中耳腔的一个通道,所以中耳炎主要是因为鼻炎引起。鼻炎引起的早期症状,首先是鼻腔的炎症症状,有时是打喷嚏、流鼻涕,随着时间的推移,鼻腔的症状缓解或进一步加重,都可能引起中耳的一些症状。首先会出现耳朵发闷、发堵或压迫感,或者耳鸣、听力下降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渗出,耳朵听力会更加闷堵,检查鼓膜时会看到液平面。炎症继续扩散侵蚀到鼓膜,会形成刺痛,疼痛加剧,耳朵流出脓水。
03:01
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什么区别
急性中耳炎是上呼吸感染的一些急性炎症传染到耳腔引起的中耳的炎症。中耳的位置相对比较深凹,所以感染的时间相对其他位置感染要更晚一些。早期表现为鼻腔、咽腔甚至咳嗽的症状,后期主要表现为耳朵发闷、发堵,有人会出现耳鸣或耳内有水声;甚至出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疼痛的症状。慢性中耳炎是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以后迁延不愈,或者没有彻底根治,失治误治导致形成了慢性中耳炎。一般急性中耳炎如果出现鼓膜穿孔、流脓,及时治疗以后,脓液减少,鼓膜在短期内会自行愈合;但是如果在短期内反复出现流脓、积液或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会转化成慢性中耳炎,出现中耳积液或者反复流脓,继而出现听力下降、鼓膜破损面越来越大。
急性中耳炎发烧怎么办
在我们出现感冒发烧的时候,要是没有及时的去治疗的话,是会造成听力下降的情况的,严重的话还会发展成中耳炎。因此当生病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的去吃药看病。如果确定是急性中耳炎发烧的话,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就医,及时退烧。
急性中耳炎怎样治疗
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急性中耳炎一般分为三类,一个是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上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他也是从刚才说的三个病名,它是由轻到重的一个转化过程,当如果出现,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时候,可以应用一些鼻炎的药物,然后加用咽鼓管吹张和鼓膜按摩的方式就可能缓解了。及时的这种纠正错误的擤鼻的方式,不要使劲地擤鼻涕,再加上一个吹张的方法,就可以缓解。如果出现进一步发展出现,急性分分泌性中耳炎,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个是鼓膜穿刺抽液把脓液吸出来,然后在加用鼻炎的药和这种消炎促排剂,可以得到及时的缓解。如果说化脓性中耳炎,我们鼓膜充血比较厉害的,还可以用一些这种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这种常用的,然后再加用我们刚才说的一些,鼻炎药和消炎和促排的药物,另外脓液特别多的,也可以到医院里及时的给他一个清理,然后再用药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
语音时长 01:23

2019-11-18

59996次收听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
急性中耳炎所诱发的不良症状,首先是突发性耳痛,甚至会短暂失聪,需要安静休养;其次是耳部存现闷胀感,通常是持续的,有坑是抽痛的症状;再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耳鸣的情况,听力下降;最后,还会诱发流脓的不良症状发生。
02:05
急性中耳炎怎么止疼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炎已经发生了好几天了,其中的中间的一天出现了急剧的疼痛,这个疼痛实际上是骨膜里的脓液或者炎症比较严重的时候,脓液跟鼓膜在穿破的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剧烈的一个疼痛的一个现象,当脓液穿破了鼓膜流到耳朵外边来以后,疼痛感一般它就自然缓解了,但实际上这个时候中耳炎并没有得到治愈,它仍然是存在的。如果出现疼痛了还要及时到医院里就诊,如果鼓膜已经穿刺需要把脓液清理干净以后,给予一个抗生素的滴耳液治疗,如果是伴有全身的症状,还需要加用全身的口服药物。
02:36
急性中耳炎怎么吃药
急性中耳炎使用什么药,是需要根据目前处于的中耳炎阶段,比如说卡他性中耳炎可以用滴鼻剂,还有通窍的一些鼻炎药,比方说鼻渊通窍、香菊胶囊。如果血象感染很明显的话也可以加用抗生素。还有患者鼻涕量比较多,不要使劲擤鼻涕,要科学擤鼻涕,压住一侧鼻腔轻轻的擤,如果是在鼻腔鼻涕特别粘稠擤不干净,可以使用一些粘液促排剂,或者滴鼻液,清洗鼻腔的方式辅助清理干净,使劲捏着鼻子使劲擤,这样的话是非常容易引起中耳炎或者使中耳炎进一步加重的。
急性中耳炎吃什么药
急性中耳炎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只有两类,一种是抗炎药物,一种是止痛药物。抗炎药物可以从根本上控制急性中耳炎,它能够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常用的抗炎药物有头孢或罗红霉素。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服用止痛药物联合治疗。
急性中耳炎严重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急性中耳炎可能比较了解,就是人体耳朵出现了炎症。但有些人却不知道患上了急性中耳炎的严重性,患上了急性中耳炎若不及时的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耳朵疼痛、耳聋耳鸣、听力减退、面瘫、内耳炎以及颅内并发症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