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56701次浏览

风邪滞窍型分泌性中耳炎通常都是应用疏风散邪、行气宣脾的中药治疗;痰湿聚耳型分泌性中耳炎则是用健脾升清以及利湿通窍的中药治疗;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药用活血通络、通耳开窍的中药治疗。
  1、风邪滞窍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风邪滞窍型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采用能够疏风散邪、行气宣脾的中药进行治疗。一般都是口服中药汤剂,也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具有疏风散邪作用的中成药。
  2、痰湿聚耳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痰湿聚耳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用具有健脾升清以及利湿通窍功效与作用的中药。这类中药能够有效的清除体内的痰湿之气,可以强健脾胃,有效的缓解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
  3、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患有气血瘀络型分泌性中耳炎,其治疗的原则就是活血通络,因此患者要应用具有活血通络以及通耳开窍作用的中药。如果存在肾精虚弱的问题,可加服能够滋阴补肾的中成药。

相关推荐

咽唾液耳就会朵响是怎么回事
咽唾液的时候会吞咽动作,咽部会有肌肉的收缩,会有大量咽部、舌腭肌、咽腭肌、腭帆张肌这种所谓咽肌收缩,收缩了以后咽部有咽鼓管儿和耳朵是通着一收缩咽鼓管,这管口被一牵拉咽鼓管就开放了,开放了以后会有气体进入到耳朵里面气体进入耳朵里边压力有一个变化会引起耳膜活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耳膜上有咽鼓管儿的肌肉的收缩本身,吞咽时就可以直接收缩掉耳膜会引起耳膜响动、震动本身就可以耳朵响、吞咽,通过两个方式使耳朵响,吞咽的时候肌肉收缩鼓膜张。
语音时长 02:23

2021-09-29

75006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可以分为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包括了家族遗传和居住环境不良,其中家族遗传更为常见。疾病因素主要是咽鼓管堵塞或病菌感染,咽鼓管堵塞是其他疾病造成的,如鼻咽炎或慢性鼻窦炎。感染在早期不及时控制的话,后续会形成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出现就会导致听力受到影响,所以就应该尽快的选择治疗,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选择药物性治疗,也可以选择饮食性治疗,另外在生活中也是要多注重锻炼,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尽可能的去除耳朵内的脓液。
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在患病初期有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会有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耳痛;另外,患病初期还有耳鸣、耳闷的感觉。
耳闷怎么办
耳闷怎么办?耳闷是许多疾病在耳部表现出来的常见症状,临床上引起耳闷的疾病,比如外耳道的阻塞、耵聍栓塞、分泌性的中耳炎,然后耳硬化症、脑梗塞、脑出血以及中枢系统的肿瘤等等,都会导致耳闷。那么临床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比如听功能的检查、脑磁共振的检查,然后咽鼓管功能的检查,通过这些检查,我们定位或者是明确发病的大致或者是具体的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比如分泌性的中耳炎,那么我们就要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必要的时候我们采取了鼓室置管,或者是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治疗方法,外耳道阻塞我们需要清理外耳道通畅外耳道,那么其他的方法,我们无非是对于其他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无非就两种,一种是手术治疗,一种是药物治疗,关键的是要找到这些引起耳闷的原因,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45

2020-04-16

63299次收听

耳朵有积液怎么办
耳朵有积液,可以药物治疗、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等。耳朵里积液主要见于两种:一种就是鼓室腔积液,主要是指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有鼻喷达芬霖、使用抗生素、激素,还有促使分泌物排泄的药物,如切诺、欧龙马等等,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采取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等治疗方法,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之后得到治愈,少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有创伤的治疗。除了中耳积液,还有内耳积液,即常说的膜迷路积水,主要见于梅尼埃病,主要是给予系统的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比如活血化瘀的中成药的治疗等等。梅尼埃病的治疗还涉及到一个静止期的治疗,即避免梅尼埃病急性发作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8

2020-04-16

59202次收听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分泌性中耳炎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成年人描述好像头蒙在鼓里或者在瓮里那种感觉,听声音特别遥远不清楚。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或者呼吸的声音。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是有感冒病史或者是气压的急剧变化史。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会加重,经常会有儿童在夜间因为分泌性中耳炎发作而疼哭,去急诊来就医。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通常不能明确地描述发病的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比较稀薄,随着头部的运动,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有呼之不应,你跟他话,他不回答你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把声音开的音量比较大现象。如果对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因为由于它另一侧的听力是好的,所以经常会被忽视掉。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语音时长 02:14

2020-03-05

59537次收听

03:00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特点的中耳腔内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病症儿童发病率较高,也是造成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中耳炎还有很多叫法,比如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或慢性,慢性分泌中耳炎是由于急性分泌中耳炎迁延而来,区分急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两个月、三个月为界。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和方法差异不大。分泌性中耳炎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继续从而产生黏连性中耳炎,甚至导致鼓膜穿孔,内线出现中耳胆脂瘤等一系列更重的中耳疾病。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要给予高度重视。
03:03
分泌性中耳炎症状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在发作之前,通常有感冒病史或气压急剧变化史,发作时会感到耳痛,听力下降,耳堵、有闷塞感。分泌性中耳炎,在夜间病情会加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比较隐蔽,不能明确描述发病时间。当耳朵里分泌物粘液较稀薄的时候,随着头部位置的摆动,出现听力变化。小孩子因为不能明确地描述自己的听力变化,往往会被忽视,所以家长要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听力症状。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就会产生一种耳鸣的声音,多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比如轰的这种低调的耳鸣声。当分泌中耳炎液体比较稀薄时,打哈欠或者是擤鼻涕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水过气泡的声音。
02:21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引起的
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原因有咽鼓管功能不良、感染的原因、免疫系统下降。咽鼓管连接是鼻咽部和耳朵之间的主要管道,主要将鼻腔里的气体通过吞咽打哈欠短暂的咽鼓管开放的形式,把气体输送进中耳腔内。如果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对中耳腔里气体的输送不及时。当中耳腔内的气体被消耗殆尽之后,气压成为负压状态,中耳腔里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高,血清通过血管渗到中耳腔里,从而形成中耳积液。所以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一个产生的机制。
02:48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是依靠局部的体检,观察患者的鼓膜,正常情况下,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是内陷状态;正常的鼓膜是半透明瓷白色的颜色,当液体不多时,可以透过鼓膜能看到中耳腔里有积液的水平面。如果当液体较多时,鼓膜向外膨隆,对于4岁以下儿童,做声导抗的检查。声导抗正常的情况是A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积液,是B型曲线,出现了鼓室的负压状态是C型的曲线。还有纯音测听。因为测听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听力的性质,还有听力损失的程度。
02:28
分泌性中耳炎能自愈吗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非常高,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几乎是所有的儿童都会因为感冒或者是慢性的鼻炎,这些疾病来诱发分泌性的中耳炎。大多数的分泌性中耳炎是可以自愈性的,有自限性将中耳腔里的积液自行吸收,通过咽鼓管排出。可以自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是要治疗原发病,比如感冒、慢性的鼻窦炎、腺样体的肥大、慢性扁桃体炎。这些疾病可以给予鼻部粘膜的促排剂。也可以给予粘膜的收缩剂。病情比较重的患者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抗生素。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出现长期的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成年人单侧的分泌性中耳炎,要密切的随访。要鼻咽部的检查,排除鼻咽部肿物,导致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这种危险。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在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之后,因此听力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所以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在治疗的时候有着很多不同的方法,比如说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饮食治疗的方法,当然在选择这些治疗方法时,生活的小细节也一定要特别注意。
分泌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炎治疗不当、咽鼓管受压梗阻、淋巴回流障碍等引起的,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还需注意患处的清洁卫生,以免病情恶化。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一般是由于炎症导致耳腔渗液的出现,在中耳和乳突里堆积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常见表现有耳朵闷堵,自声增强、听力减退、运动时耳内有响动感,明显的水流声音等。
语音时长 01:12

2018-04-26

5692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