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刷取物是检查什么
宫颈刷取物主要用于检查宫颈细胞学异常、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刷取物检查项目主要有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宫颈管搔刮术等。
1、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
通过特制刷子采集宫颈脱落细胞,经液体固定后制成薄层细胞样本。该方法能清晰显示细胞形态,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检出率。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用药。检查后可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通常1-2天可自行停止。
2、HPV-DNA检测
采用核酸杂交或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尤其对16/18型等高危亚型的检出具有高敏感性。该检测可与细胞学检查联合进行,作为宫颈癌筛查的补充手段。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结果阳性需结合细胞学检查进一步评估。
3、宫颈管搔刮术
使用宫颈刷深入宫颈管旋转取材,用于评估宫颈管内病变。该操作可能引起轻度不适或点滴出血,检查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宫颈管搔刮能发现常规刮片难以取到的宫颈管腺上皮病变,对诊断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具有独特价值。
4、微生物检测
宫颈刷取物可进行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检测,诊断特异性阴道炎或宫颈炎。采样时需注意避免月经期,取材后立即送检以保证检测准确性。微生物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细胞学假阳性结果,明确病原体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5、免疫组化检查
对可疑细胞进行p16/Ki-67等标志物检测,辅助鉴别反应性改变与真正上皮内病变。该技术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诊断的客观性,减少病理医师的主观差异。免疫组化结果需结合形态学特征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治疗依据。
进行宫颈刷取物检查前3天应避免阴道用药及性生活,检查后1周内禁止盆浴和游泳。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选择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3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癌联合筛查,接种HPV疫苗可显著降低相关疾病风险。若检查后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大量阴道出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