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椎间盘退变、长期不良姿势、外伤、遗传因素及职业因素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1、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脆弱易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退变过程可能伴随椎间隙变窄和骨质增生。日常需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动作,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
2、长期不良姿势
长期弯腰搬重物、久坐办公等姿势会使腰椎间盘承受不均匀压力,加速纤维环损伤。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腰部酸胀感,可能伴随肌肉劳损。建议调整坐姿使用腰靠垫,每小时起身活动,物理治疗可选择低频脉冲电刺激。
3、外伤因素
急性扭伤、坠落伤等外力作用可直接导致纤维环破裂,常见于青壮年群体。外伤后突发剧烈腰痛伴活动受限,可能合并下肢麻木。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
4、遗传易感性
部分患者存在COL9A2等基因变异,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异常,椎间盘结构先天薄弱。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常有家族史。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日常需严格避免负重,必要时穿戴支具保护。
5、职业因素
重体力劳动者、驾驶员等职业因长期振动负荷或反复弯腰,椎间盘持续受压。典型表现为渐进性腰痛,劳动后加重。职业防护包括使用护腰带,轮换工作体位,严重者需考虑岗位调整。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保持标准体重以减少腰椎负荷,睡眠选择硬板床,避免睡软床垫。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如牛奶、深海鱼等,同时戒烟以防影响椎间盘血供。急性期过后可循序渐进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低冲击运动,但需避免羽毛球、高尔夫等扭转腰部的运动。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综合征表现,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