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是什么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咽痛、肢体疼痛、肌肉无力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瘫痪。
1、发热
小儿麻痹症早期症状常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能升高至38-39摄氏度,伴有全身不适。发热通常持续1-3天,可能伴随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家长需注意观察儿童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或使用退热贴。若发热持续不退或反复出现,建议尽快就医。
2、头痛
头痛是小儿麻痹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疼痛。儿童可能因头痛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或拒绝进食。家长可帮助儿童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刺激,适当补充水分。若头痛伴随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排查神经系统并发症。
3、咽痛
咽痛在小儿麻痹症初期较为多见,儿童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拒食或流涎增多。检查可见咽部充血,但通常无扁桃体化脓表现。家长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若咽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呼吸困难,提示可能存在延髓麻痹风险,需紧急医疗干预。
4、肢体疼痛
肢体疼痛多出现在疾病进展期,表现为四肢肌肉尤其是下肢的剧烈疼痛。儿童可能拒绝站立或行走,触碰患肢时哭闹加剧。疼痛部位常见于大腿后侧和小腿肌肉。家长需让儿童卧床休息,避免强行活动加重损伤。疼痛持续不缓解可能预示瘫痪前兆,应及时就医评估。
5、肌肉无力
肌肉无力是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多出现在发热后2-5天。初期表现为肢体活动减少、肌张力减低,随后可发展为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最常受累的是下肢肌肉,也可能影响上肢、躯干或呼吸肌。家长发现儿童突然出现肢体活动障碍时,应立即送医治疗,瘫痪发生后的6个月内是康复关键期。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家长应确保儿童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程序。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疾病流行期间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活动。若儿童出现可疑症状,应隔离观察并及时就医。康复期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配合物理治疗改善运动功能。
相关推荐
02:44
02:28
02:34
02:03
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