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的病因及种类
羊水栓塞是分娩过程中羊水及其内容物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的急性过敏反应综合征,主要病因包括胎膜早破、子宫收缩过强、胎盘异常等,临床分为暴发型、迟发型两类。
1、胎膜早破
胎膜破裂后羊水经子宫蜕膜或宫颈管静脉进入母体循环,可能与感染、宫腔压力异常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低血压,需立即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抗过敏治疗,配合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
2、子宫收缩过强
宫缩剂使用不当或自发宫缩过强时,羊水易被压入破损的子宫静脉窦。常见症状为抽搐、凝血功能障碍,需停用缩宫素,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输注冷沉淀纠正凝血异常。
3、胎盘异常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病变导致子宫血管异常开放,羊水成分易经创面入血。多伴有阴道大量出血、休克,需紧急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补充纤维蛋白原浓缩剂,必要时切除子宫。
4、宫颈裂伤
产道损伤使羊水直接接触破裂血管,常见于急产或器械助产。特征为突发氧饱和度下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乌司他丁注射液抑制炎症反应。
5、过敏体质
母体对胎儿抗原过度敏感时,少量羊水进入即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此类暴发型起病更急骤,需早期使用重组人活化蛋白C,配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清除炎性介质。
预防羊水栓塞需规范产前检查,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不必要的宫缩剂使用。分娩过程中出现寒战、烦躁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启动多学科抢救流程。产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尿量等指标,警惕迟发型羊水栓塞的发生。建议孕妇选择具备重症抢救资质的医疗机构分娩,高危人群可提前备血制品。
相关推荐
01:02
02:51
02:51
02:13
0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