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后背脊柱疼怎么回事
哺乳期后背脊柱疼可能与哺乳姿势不当、钙缺乏、肌肉劳损、脊柱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哺乳姿势不当
长时间保持固定哺乳姿势可能导致脊柱周围肌肉紧张。哺乳时建议使用哺乳枕支撑背部,每20分钟调整一次姿势,避免单侧肌肉持续受力。可配合热敷缓解肌肉僵硬。
2、钙缺乏
哺乳期钙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可能引发骨密度下降。表现为脊柱隐痛伴夜间加重,可能伴随肌肉痉挛。可通过增加乳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片或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3、肌肉劳损
抱婴动作重复进行易导致竖脊肌慢性损伤。疼痛多集中于胸腰段脊柱两侧,活动后加重。建议控制单次抱婴时间不超过15分钟,日常可进行猫式伸展等舒缓运动。
4、脊柱退行性变
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化,哺乳期负重可能诱发症状。常见腰椎活动受限伴放射性疼痛,需通过MRI确诊。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5、骨质疏松
哺乳相关骨量流失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疼痛,尤其多发于多胎哺乳或间隔期短的产妇。建议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治疗需结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哺乳期出现脊柱疼痛需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应优先调整哺乳姿势并加强营养补充。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摄入,哺乳间歇期进行脊柱伸展运动,使用靠垫维持腰椎生理曲度。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下肢麻木等症状,须立即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