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急救掐人中
心脏骤停急救时掐人中无效且可能延误抢救。心脏骤停的正确处理方式主要有立即心肺复苏、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叫急救医疗系统、避免移动患者、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1、立即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发生后4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时间,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操作时需将双手重叠置于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垂直下压5-6厘米,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每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保持气道开放状态下捏住患者鼻子进行口对口吹气。持续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救援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2、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80%以上的院外心脏骤停由心室颤动引起,自动体外除颤器能通过电击消除紊乱心律。设备开启后会语音提示操作步骤,将电极片按图示贴于患者右锁骨下和左乳头外侧,分析心律后若建议除颤则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并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应立即继续心肺复苏,2分钟后设备会再次分析心律。
3、呼叫急救医疗系统
施救同时应指定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明确告知事发地点、患者情况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保持电话畅通,按调度员指导进行操作。若独自施救,应先呼叫再开始心肺复苏,儿童或溺水者例外需先进行2分钟急救再呼叫。急救人员到达后需准确交接抢救时间、患者反应等信息。
4、避免移动患者
除非处于危险环境,否则不应随意搬动心脏骤停患者。移动可能导致心律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存在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的情况下。若必须转移,应保持患者身体平直,多人协作平移至硬质担架。施救过程中注意保护颈椎,避免头部过度屈伸或旋转。
5、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抢救期间需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脉搏、瞳孔及面色变化。有效心肺复苏应能触及颈动脉搏动,瞳孔缩小提示脑灌注改善。若患者出现肢体活动、自主呼吸或呻吟声,表明恢复自主循环。此时应将其置于复苏体位,清理口腔异物,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继续监测直至专业医疗人员接管。
心脏骤停抢救成功后需保持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立即进食饮水。康复期应进行心脏功能评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学习规范急救技能可定期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培训,家中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日常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出现胸闷、心悸等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