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牙槽骨骨折
牙槽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颌间牵引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治疗。牙槽骨骨折通常由外伤撞击、骨质疏松、病理性骨破坏、拔牙操作不当、颌骨囊肿等因素引起。
1、手法复位固定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简单骨折。通过手法将骨折断端复位后,采用牙弓夹板或树脂夹板固定4-6周。复位后需避免咬合受力,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愈合情况。固定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
2、颌间牵引固定
针对伴有牙齿移位的骨折,通过弹性牵引使牙齿恢复原有位置后,用钢丝结扎或正畸托槽进行颌间固定。牵引力需控制在50-100g范围内,持续2-3周。可能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髓坏死等并发症,需配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严重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采用钛板钛钉进行坚固内固定,术中同步处理合并的软组织损伤。术后需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配合三维CT评估复位效果。手术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唇部感觉异常。
4、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选用洛索洛芬钠片镇痛,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中药方面可选用伤科接骨片活血化瘀,但须与西药间隔2小时服用。药物使用均需严格遵循医嘱。
5、饮食调整
骨折初期选择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2周后过渡到半流质。避免食用坚硬、粘性及刺激性食物,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超过60g。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促进胶原合成,钙剂选择柠檬酸钙更易吸收。餐后必须用生理盐水漱口。
治疗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软毛牙刷清洁未固定区域。避免剧烈运动及面部碰撞,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肿胀。术后6个月内禁止潜水、跳伞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定期复查观察骨愈合进度,若出现固定装置松动、持续疼痛或发热需立即就诊。康复期可进行轻柔的面部肌肉按摩,但需避开骨折区域。完全愈合前禁止使用患侧咀嚼硬物,建议每3个月进行全景片检查直至骨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