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脏骤停主要临床表现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35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

心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绀。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情况,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等急救措施。

1、意识突然丧失

心脏骤停发生时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这是由于心脏停止泵血导致脑部供血中断,脑细胞在短时间内发生缺氧性损伤所致。患者可能在任何体位下突然倒地,常见于站立或坐位时发生。部分患者在意识丧失前可能出现头晕、黑蒙等前驱症状。

2、大动脉搏动消失

颈动脉或股动脉等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判断心脏骤停的重要体征。急救人员应在10秒内完成大动脉搏动的检查,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股动脉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脉搏消失表明心脏有效收缩功能丧失,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呼吸停止或异常

心脏骤停后患者呼吸会立即停止或出现濒死叹息样呼吸。这种呼吸表现为不规则、缓慢、浅表的抽泣样呼吸,是脑干功能衰竭的表现。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运动是判断呼吸状态的重要方法,异常呼吸通常在心脏骤停后30-60秒内出现。

4、瞳孔散大

心脏骤停后1-2分钟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是由于脑干缺血导致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功能丧失所致。瞳孔直径超过5毫米且固定是脑缺氧的重要体征,但早期可能尚未出现,不能作为唯一判断标准。

5、皮肤改变

心脏骤停患者皮肤会迅速出现苍白或发绀,尤其在口唇、甲床等部位明显。这是由于血液循环停止导致组织缺氧的表现。皮肤温度降低、湿冷也是常见体征。皮肤改变通常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即可观察到。

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进行持续胸外按压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患者气道通畅,避免过度通气。心脏骤停抢救成功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定期体检,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家中可备有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备不时之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