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是怎么引起的
病毒性皮肤病主要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性软疣病毒等感染引起,常见表现有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单纯疱疹、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等。病毒通过皮肤黏膜破损直接接触、性传播或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更易发病。
1、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类乳头瘤病毒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基底细胞,导致表皮增生形成疣体。寻常疣表现为粗糙角化丘疹,好发于手足;扁平疣为肤色扁平丘疹,多见于面部;尖锐湿疣通过性接触传播,呈菜花状赘生物。可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或进行冷冻治疗,顽固病例需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去除。
2、单纯疱疹病毒激活
单纯疱疹病毒1型潜伏于三叉神经节,2型潜伏于骶神经节,在发热、疲劳等免疫力下降时复发。口周群集水疱伴灼痛是典型表现,生殖器疱疹通过性接触传播。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严重者需口服伐昔洛韦片。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
3、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
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愈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年老体弱时病毒再活化引发带状疱疹。沿神经走向分布的红斑水疱伴剧烈神经痛是特征,眼部带状疱疹可致角膜炎。发病72小时内遵医嘱使用泛昔洛韦胶囊,配合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局部可涂抹炉甘石洗剂。
4、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
痘病毒科病毒通过皮肤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儿童多见。特征为脐凹状珍珠色丘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多数患者6-12个月可自愈,必要时采用液氮冷冻或夹除术治疗,避免搔抓导致自体接种扩散。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无须抗病毒药物。
5、免疫缺陷相关病毒感染
艾滋病患者易合并巨细胞病毒性皮炎、卡波西肉瘤等机会性感染。表现为持续性溃疡、紫色斑块或泛发丘疹,常规治疗反应差。需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控制基础病,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严重皮损需结合放射治疗。
预防病毒性皮肤病需注意避免接触患者皮损,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应使用避孕套。保持规律作息增强免疫力,外伤及时消毒处理。出现不明原因皮疹伴发热、疼痛时应尽早就诊,切勿自行挑破水疱或使用偏方。孕妇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需特别警惕胎儿畸形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