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鞋子脚起泡了怎么办
穿鞋子脚起泡后可通过清洁消毒、保护创面、避免摩擦、外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脚起泡通常由摩擦刺激、鞋子不合脚、出汗过多、皮肤敏感、感染等因素引起。
1、清洁消毒
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溶液轻柔冲洗水泡周围皮肤,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若水泡已破损,需清除残留皮屑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清洁后保持患处干燥,暂时不要穿原鞋袜。
2、保护创面
未破溃的小水泡可保留表皮作为天然敷料,覆盖无菌纱布后用医用胶带固定。较大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从边缘穿刺引流,保留泡皮保护基底。日常活动时可使用硅胶足跟贴或泡沫敷料减轻摩擦。
3、避免摩擦
改穿透气宽松的棉质袜子与软底鞋,必要时使用足部防磨膏。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新鞋应逐步增加穿着时长,重点检查鞋舌、后帮等易摩擦部位。
4、外用药物
局部红肿时可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合并感染需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中药金黄散调敷有助于消肿止痛。禁用未经消毒的针具挑破水泡,不可随意涂抹牙膏、酱油等异物。
5、及时就医
若出现化脓、发热或水泡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真菌感染等系统性疾病。严重感染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慢性摩擦性水泡可接受液氮冷冻治疗。
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新鞋适应期可配合使用防磨贴。运动时穿着专业运动袜,定期修剪趾甲避免压迫。糖尿病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出汗多者可撒吸汗粉,避免赤脚行走减少外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