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怎么回事
骨质增生引起的腰痛可能与关节退行性变、长期劳损、炎症刺激、代谢异常、脊柱稳定性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钝痛、活动受限、晨僵等症状。可通过药物镇痛、物理治疗、功能锻炼、中医调理、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1、关节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机体代偿性形成骨赘以增加稳定性。这种生理性退变多表现为腰椎间歇性隐痛,久坐久站后加重。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日常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
2、长期劳损
重体力劳动或运动过度会导致腰椎反复微损伤,刺激骨膜成骨细胞异常增殖。此类疼痛具有劳作后加剧的特点,可能伴随肌肉痉挛。热敷和低频脉冲电疗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炎症刺激
骨赘压迫周围软组织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产生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疼痛常呈持续性,夜间可能加重。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症状。
4、代谢异常
钙磷代谢紊乱或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速骨质异常增生。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全身多关节疼痛,血生化检查可见异常。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调节骨代谢药物。
5、脊柱稳定性下降
椎间盘脱水变性后,骨赘成为维持脊柱力学平衡的代偿结构。严重时可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如下肢放射痛。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椎间融合术等手术治疗。
骨质增生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以增强核心肌群力量,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饮食需保证每日800mg钙摄入,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避免腰部受凉。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应及时至骨科或疼痛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