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做过支架以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需注意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及监测不适症状。支架植入是改善心肌供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管理对预防再狭窄和并发症至关重要。
1、规律用药
支架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防止血栓形成,部分患者需联合替格瑞洛片强化治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能减轻心脏负荷。未经医生指导不得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避免支架内再狭窄或急性血栓风险。
2、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需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支架通畅性,后续每3-6个月检查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心脏彩超和运动负荷试验可监测心功能变化,若出现胸痛复发或心电图异常需及时复查冠脉CT。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支架内再狭窄或新发病变。
3、生活方式调整
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运动强度以不引发胸闷气喘为度。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低于5克/日,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酒精摄入男性不超过25克/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
4、危险因素控制
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通过饮食和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8mmol/L以下,肥胖者需减重至BMI小于24。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需严格监测靶器官损害,多重危险因素协同控制可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概率。
5、症状监测
警惕活动后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肌缺血表现,突发剧烈胸痛伴冷汗需立即就医。定期测量静息心率,若出现心悸或脉搏不规则应检查动态心电图。服用抗凝药物期间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粪便颜色变黑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
支架术后患者应建立包含用药时间、血压血糖记录、症状变化的健康档案,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外出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和急救卡片,避免高原旅行或长时间泡温泉。参与心脏康复计划可改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焦虑。每半年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