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上长了一个类似于肉球
牙龈上长肉球可能是牙龈瘤、根尖周脓肿或牙龈增生的表现,常见原因包括局部刺激、慢性炎症或牙齿病变。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针对性处理。
1、牙龈瘤
牙龈瘤是牙龈组织的良性增生,多由慢性炎症或局部刺激导致。表现为牙龈边缘出现粉红色肉球状肿物,质地较韧,可能伴随刷牙出血。长期存在的牙龈瘤可能压迫牙槽骨,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
2、根尖周脓肿
牙齿根尖感染可能形成脓液突破牙龈形成肉球样瘘管,触碰有波动感,可能伴随牙齿叩痛。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配合头孢克洛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炎症。若脓肿较大可能需切开引流,治疗后需定期复查牙片观察愈合情况。
3、牙龈增生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等药物或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牙龈纤维性增生,表现为牙龈乳头呈结节状膨大。轻症可通过洁治术去除菌斑刺激,重症需手术修整牙龈形态。妊娠期增生多在分娩后缓解,但需加强使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
4、口腔纤维瘤
口腔黏膜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表面光滑呈半球形,生长缓慢。可能与反复摩擦或创伤有关,确诊需病理活检。小体积纤维瘤可观察,影响功能时需手术切除,术后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创面。
5、恶性肿瘤
牙龈癌等恶性病变早期可能表现为溃疡型或外生型肿物,生长迅速且易出血。需通过活检明确性质,治疗需结合手术、放疗等综合方案。发现牙龈肿物伴有麻木感、牙齿松动等警示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日常应注意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避免用牙签等尖锐物刺激牙龈,戒烟限酒减少口腔黏膜损伤风险。出现牙龈肿物持续增大、出血不止或伴随疼痛时,应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避免自行挑破或用药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