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栓的副作用有哪些
退热栓可能引起局部刺激、过敏反应、胃肠不适、肝肾功能异常及罕见的重症皮肤反应等副作用。退热栓的主要成分通常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局部刺激
使用退热栓后可能出现肛门或直肠黏膜刺激症状,表现为灼热感、疼痛或红肿。这与药物载体成分或给药方式有关,轻微刺激通常可自行缓解。若持续不适需停用并清洁局部,必要时就医检查黏膜损伤情况。
2、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退热栓中的辅料或活性成分过敏,表现为皮疹、瘙痒甚至呼吸困难。过敏体质者首次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出现荨麻疹或面部肿胀需立即停药,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
3、胃肠不适
退热栓经直肠吸收虽可减少胃肠刺激,但仍有概率引发恶心、腹胀或腹泻。过量使用可能损伤肠黏膜,儿童更易出现此类反应。建议用药期间观察排便情况,配合蒙脱石散等胃肠黏膜保护剂缓解症状。
4、肝肾功能异常
长期或超量使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栓可能导致转氨酶升高,严重时引发药物性肝炎。肾功能不全者使用布洛芬栓剂可能加重肾脏负担。用药期间应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联合使用其他解热镇痛药。
5、重症皮肤反应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等严重皮肤毒性反应,表现为广泛水疱、黏膜糜烂伴高热。一旦发生需立即急诊处理,禁用同类药物并采用糖皮质激素注射液等治疗。
使用退热栓期间应记录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避免与其他退热药联用。儿童用药须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24小时内使用不超过3次。出现血便、持续呕吐或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急诊就医。日常可通过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辅助降温,补充电解质溶液预防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