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弥漫性回声改变是怎么回事
肝弥漫性回声改变可能由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淤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测、肝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
1、脂肪肝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病变,常见于肥胖、高脂饮食、长期饮酒等人群。超声检查可见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后方回声衰减。轻度脂肪肝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改善,中重度需配合护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等治疗。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主要由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长期炎症导致肝细胞损伤。超声显示肝回声增粗增强,可能伴门静脉增宽。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并定期监测肝功能。
3、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长期纤维化的终末阶段,超声表现为肝表面不平、回声粗糙不均。常见病因包括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等。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戒酒、抗病毒,晚期可能需肝移植。
4、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超声可见肝实质回声增粗。早期可通过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干预,同时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糖、戒酒等。
5、肝淤血
肝淤血多由右心衰竭导致,超声显示肝静脉扩张、肝实质回声减低。需治疗原发心脏病,如使用呋塞米片减轻水肿,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
发现肝弥漫性回声改变后,建议避免高脂高糖饮食,限制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柑橘等。定期复查超声及肝功能指标,若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注意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