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眩晕病该怎么办
眩晕病可通过调整体位、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眩晕病通常由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病变、焦虑症等原因引起。
1、调整体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通过Epley复位法改变头部位置,促使耳石回到椭圆囊。操作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缓慢转动头部,保持每个体位1-2分钟。日常避免突然起身或剧烈摇头,睡眠时垫高枕头15-20度有助于减少发作。
2、药物治疗
前庭神经炎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神经功能,眩晕严重时短期服用地芬尼多片控制症状。梅尼埃病发作期常用倍他司汀片调节内耳微循环,配合氢氯噻嗪片减轻膜迷路积水。脑血管性眩晕需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尼莫地平片改善脑供血。
3、前庭康复训练
针对慢性前庭功能障碍患者,通过Brandt-Daroff训练增强平衡代偿能力。每天重复进行坐卧体位交替训练,逐渐增加头部运动幅度。训练初期可能出现短暂眩晕加重,持续4-6周可显著改善姿势稳定性。
4、心理干预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需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纠正对眩晕症状的灾难化认知。通过呼吸训练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缓解焦虑,配合日记记录发作诱因。建议家属参与治疗过程,避免过度关注患者症状。
5、手术治疗
难治性梅尼埃病可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顽固性耳石症可行后半规管阻塞术。术后需卧床休息3-5天,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咳嗽。手术干预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的患者。
眩晕发作期应选择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保持规律作息,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卧室环境需避光隔音。康复期可进行太极拳或八段锦等温和运动,逐步提升前庭耐受性。建议在卫生间铺设防滑垫,外出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若出现持续呕吐、意识障碍或肢体无力等警示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血管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