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式有哪些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式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刺络拔罐、穴位注射、中药外敷等。带状疱疹在中医称为蛇串疮或缠腰火丹,多因肝胆湿热或脾虚湿蕴所致,需辨证施治。
1、中药内服
肝胆湿热证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黄芩等清热利湿药物;脾虚湿蕴证可用除湿胃苓汤,含苍术、厚朴等健脾化湿成分。疼痛明显者可加延胡索、白芍活血止痛。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2、针灸疗法
选取夹脊穴、阿是穴为主穴,配合合谷、曲池等远端穴位。急性期采用泻法强刺激,后遗症期用平补平泻法。电针疗法可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疱疹后神经痛。每次留针20-30分钟,隔日治疗1次。
3、刺络拔罐
在疱疹周围皮肤消毒后,用梅花针叩刺至微出血,随即拔罐5-10分钟。此法能泄热解毒、化瘀通络,适用于疱疹初起红肿疼痛阶段。操作需严格无菌,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4、穴位注射
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或丹参注射液等药物。通过穴位刺激和药物作用双重调节,改善局部微循环。每周2-3次,5次为1疗程。注射前需排除过敏史。
5、中药外敷
初期可用青黛散或金黄散醋调外涂,后期遗留神经痛可用活血止痛类膏药贴敷。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六神丸研末调涂均有清热止痛效果。皮肤溃烂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中医治疗期间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发物;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后遗神经痛患者可配合艾灸足三里等保健穴位。若出现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应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