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易骨折的部位
股骨易骨折的部位主要有股骨颈、股骨粗隆间、股骨干和股骨远端。这些部位骨折多与骨质疏松、外伤暴力或病理性骨破坏等因素相关。
1、股骨颈
股骨颈位于股骨头与粗隆之间,此处骨小梁结构稀疏且承受应力集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易发生嵌插型或移位型骨折,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伴下肢短缩。需通过X线或CT确诊,轻者可行空心螺钉内固定,重者需人工髋关节置换。
2、股骨粗隆间
粗隆间骨折多因跌倒时大转子直接撞击所致,常见于老年人群。骨折线可延伸至小转子,典型症状为患肢外旋畸形与活动受限。稳定性骨折可用动力髋螺钉固定,粉碎性骨折需采用髓内钉系统重建。
3、股骨干
股骨干骨折多由高能量创伤导致,如车祸或高处坠落。骨折端易出现成角移位并伴随大量出血,可能引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以带锁髓内钉为主,开放性骨折需紧急清创并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
4、股骨远端
股骨远端涉及膝关节面,骨折常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青少年可能发生骨骨骺分离,老年人多见髁上粉碎性骨折。解剖型钢板可恢复关节面平整度,术后需早期CPM机辅助锻炼预防关节僵硬。
5、病理性骨折
骨转移瘤、骨髓炎等疾病可导致股骨任意部位病理性骨折。X线可见虫蚀样骨破坏,需活检明确病因。治疗需兼顾肿瘤切除与力学稳定,必要时采用肿瘤型假体重建。
股骨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康复期需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肌力训练。高龄患者建议使用助行器预防跌倒,合并骨质疏松者需长期抗骨松治疗。若出现患肢肿胀加剧或发热需警惕深静脉血栓与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