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肌肉酸痛是怎么回事
小腿肌肉酸痛可能由运动过度、肌肉劳损、电解质失衡、静脉功能不全、腰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冷敷、补充电解质、穿戴弹力袜、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运动过度
剧烈运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会导致肌纤维微损伤,乳酸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发酸痛。典型表现为运动后24-48小时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触摸时有明显压痛感。建议立即停止运动,72小时内采用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制动、冰敷患处、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可配合低强度拉伸促进血液循环。
2、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固定姿势或重复动作可能造成腓肠肌慢性劳损,常见于久站职业人群。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酸胀感,夜间可能加重。需调整工作姿势,每小时活动下肢5分钟,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若出现肌肉痉挛可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紧张。
3、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或腹泻导致钠钾镁流失时,肌肉兴奋性异常引发酸痛抽搐。伴随症状包括乏力、心悸、恶心等。需口服补液盐Ⅲ调节电解质,每日摄入香蕉、紫菜等富钾食物。中重度脱水者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
4、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减退时血液淤积,代谢产物刺激神经产生酸胀感。特征性表现为晨轻暮重、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白天需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夜间垫高下肢20厘米。
5、腰椎间盘突出
L4-L5或L5-S1节段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可能放射至小腿后外侧产生酸痛。常伴腰痛、腿麻、跛行等症状。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服用塞来昔布胶囊消炎镇痛,配合腰椎牵引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日常应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放松拉伸;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每1-2小时活动肢体;控制体重减轻下肢负担;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肌肉修复,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选择软硬适中的鞋具,避免穿高跟鞋长时间行走。若酸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红肿热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血管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