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颊炎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该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1周内可自愈,但需警惕重症病例。
1、病因与传播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感染引起,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侵入咽部黏膜后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典型疱疹样病变。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2、典型症状
突发高热可达39-40℃,伴随咽痛拒食。发病24小时内可见咽部灰白色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周围有红晕。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头痛、腹痛等全身症状。
3、诊断要点
根据特征性咽部疱疹和流行病史可临床诊断。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口炎鉴别。重症病例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查。
4、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咽痛明显者可局部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继发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
5、家庭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漱口。提供温凉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家长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
预防小儿疱疹性咽颊炎需注意手卫生,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患儿用过的餐具应煮沸消毒,玩具需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促进黏膜修复,但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家长须立即带孩子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