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后跟腱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崴脚后跟腱疼可能与韧带损伤、跟腱炎、肌腱拉伤、滑囊炎、骨折等因素有关。崴脚后局部受力异常可能导致跟腱及周围组织损伤,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在崴脚时易发生撕裂或过度拉伸,疼痛可放射至跟腱区域。急性期表现为局部肿胀、淤青,活动受限。需通过冰敷、弹性绷带固定缓解症状,严重者需石膏制动。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活血止痛胶囊、云南白药气雾剂等药物辅助治疗。
2、跟腱炎
崴脚时跟腱承受异常牵拉力,可能导致肌腱纤维微损伤引发炎症。表现为足跟上方持续性钝痛,晨起或运动后加重。建议减少跑跳活动,使用跟腱保护垫,配合超声波治疗。可选用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塞来昔布胶囊等抗炎药物。
3、肌腱拉伤
足部内翻时腓骨长短肌肌腱可能发生拉伤,疼痛沿外踝向足跟扩散。急性期会出现局部压痛和提踵困难。需制动休息并抬高患肢,48小时后可热敷促进恢复。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复方三七胶囊、跌打镇痛膏等药物。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在崴脚时受挤压引发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跟腱止点处红肿热痛。建议穿宽松鞋履避免摩擦,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配合使用依托考昔片、通络祛痛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药物控制炎症。
5、骨折
严重崴脚可能导致跟骨或距骨撕脱性骨折,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需通过X线或CT确诊,微小骨折需支具固定4-6周,移位明显者需手术复位。恢复期可补充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促进骨愈合。
崴脚后48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避免热敷或按摩。恢复期选择平底鞋并加强踝周肌力训练,如提踵练习、弹力带抗阻训练。若疼痛超过两周未缓解或出现关节畸形,需及时进行MRI检查排除韧带完全断裂等严重损伤。日常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在不平整路面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