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脸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拔牙后脸肿可能与创伤反应、感染、干槽症、过敏反应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冷热敷交替、药物干预、保持口腔清洁等方式缓解。
1、创伤反应
拔牙过程中器械对软组织的机械刺激可能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引发组织液渗出。术后24小时内可间隔冷敷患侧面部,每次10分钟,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感染
口腔细菌通过拔牙创口侵入可能引起蜂窝织炎,表现为红肿热痛。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
3、干槽症
血凝块脱落导致牙槽骨暴露时,可能出现剧烈疼痛伴面部肿胀。需由医生清创后填入碘仿纱条,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多发于下颌阻生齿拔除后3-5天。
4、过敏反应
对麻醉药物或术后用药过敏时,可能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现为快速发展的对称性肿胀,需立即停用致敏药物,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
5、凝血异常
血小板减少或服用抗凝药物者易出现持续渗血和肿胀。术前应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采用明胶海绵填塞创口,严重者需输注凝血因子。
术后应保持半卧位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升高。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牛奶、冰淇淋,忌辛辣刺激及过热饮食。24小时内禁止漱口刷牙,之后可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吸烟饮酒可能延迟愈合,建议至少戒烟酒3天。若肿胀持续加重或伴随张口困难、高热等症状,需立即复诊排除深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