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粘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子宫粘连可能由子宫内膜损伤、感染、手术操作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反复流产等症状。子宫粘连可通过宫腔镜检查确诊,治疗方法主要有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雌激素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等。
1、子宫内膜损伤
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破坏内膜再生能力,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粘连。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部分伴有周期性下腹痛。治疗需在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术后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常用药物如戊酸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片等。
2、宫腔感染
子宫内膜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炎性渗出物机化,形成纤维性粘连。患者除月经异常外,可能伴有下腹坠痛、白带异常。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严重感染控制后行宫腔镜手术。
3、手术创伤
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等子宫手术可能造成创面愈合过程中发生粘连。临床表现为术后月经模式改变或生育力下降。预防需术中减少电凝使用,术后早期使用防粘连材料如透明质酸钠凝胶。
4、放射治疗
盆腔放射治疗会损伤子宫内膜干细胞,导致内膜萎缩和宫腔纤维化。这类粘连通常范围广泛且程度严重,可能完全闭锁宫腔。治疗需结合激素替代和多次宫腔镜手术,但预后较差。
5、先天因素
苗勒管发育异常如子宫纵隔可能增加粘连发生概率,这类患者常在初潮后即出现痛经进行性加重。需通过三维超声或MRI评估畸形程度,选择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矫正。
预防子宫粘连需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流产后及时抗感染治疗,宫腔手术后遵医嘱使用雌激素或防粘连剂。出现月经量明显减少、不孕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轻度粘连通过及时治疗可改善生育结局。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宫腔镜,避免剧烈运动和过早性生活,保持会阴清洁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