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低血压怎么治疗
急性低血压可通过调整体位、补充液体、药物治疗、病因治疗、紧急医疗干预等方式治疗。急性低血压可能与血容量不足、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严重感染等因素有关。
1、调整体位
立即采取平卧位或头低脚高位,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和大脑。避免突然站立或坐起,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加重症状。可抬高下肢30-45度,维持5-10分钟直至症状缓解。
2、补充液体
快速口服补液盐溶液或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纠正血容量不足。脱水患者需补充1000-1500毫升液体,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输液速度。可饮用含电解质的功能饮料或淡盐水。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提升外周血管阻力,或醋酸氟氢可的松片增加血容量。严重病例可静脉注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率、尿量等指标。
4、病因治疗
感染性休克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过敏性休克需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急性心肌梗死引发者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内分泌疾病需补充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激素。
5、紧急医疗干预
收缩压持续低于70mmHg伴意识障碍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输注血管活性药物。严重出血患者需立即输血,心包填塞需行心包穿刺术。
急性低血压缓解后应保持每日2000-2500毫升饮水量,增加膳食中钠盐摄入至5-6克/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起身时动作需缓慢。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随身携带医用警示卡注明基础疾病和常用药物。合并慢性病者需每3个月复查心电图、电解质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