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食道出血可能由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溃疡、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食管异物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控制、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食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胃食管反流病
胃酸长期刺激食管黏膜可能导致糜烂性食管炎,进而引发出血。患者常伴随反酸、烧心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抑制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配合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和睡前进食。
2、食管溃疡
药物刺激或感染可造成食管壁深层组织损伤形成溃疡。典型症状为吞咽疼痛伴呕血。临床常用康复新液促进创面愈合,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控制胃酸,严重时需内镜下喷洒凝血酶冻干粉止血。
3、食管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丛扩张破裂,常见于肝硬化患者。突发大量呕血为其特征,需紧急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配合内镜下套扎术或组织胶注射治疗。预防性用药可选择普萘洛尔片。
4、食管癌
肿瘤组织侵蚀血管会引起进行性加重的出血,多伴随进行性吞咽困难。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止血可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配合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5、食管异物
尖锐异物刺穿食管壁可损伤周围血管,常见于误吞鱼刺或假牙。需通过急诊胃镜取出异物,局部喷洒肾上腺素盐水收缩血管止血,严重穿孔需外科手术修补,术后禁食期间需静脉营养支持。
出现食道出血症状应立即禁食平卧,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恢复期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选择米汤、蒸蛋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过热、辛辣及酸性食物刺激创面。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监测凝血功能,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并控制蛋白质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