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应该怎么办
脑缺血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脑缺血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变、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熬夜,保证7-8小时睡眠。肥胖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
2、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毫摩尔/升以下。高脂血症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毫摩尔/升以下。房颤患者需规律抗凝,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在2.0-3.0范围内。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每3个月复查血脂血糖。
3、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可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西洛他唑片。改善脑循环可用丁苯酞软胶囊、尼莫地平片。神经营养药物包括胞磷胆碱钠胶囊、奥拉西坦胶囊。降脂稳定斑块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抗凝治疗常用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超过70%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需监测血压波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适用于颅内大动脉狭窄,术后需双抗治疗3-6个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用于烟雾病等特殊类型缺血,术后需预防高灌注综合征。所有手术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定期复查血管影像。
5、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从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语言障碍者需进行发音、听理解、阅读书写等系统康复。认知训练包括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等模块化练习。吞咽障碍患者需进行咽部冷刺激、空吞咽等训练。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持续6-12个月效果更佳。
脑缺血患者需长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摄入蔬菜500克、水果200-400克,适量进食深海鱼类。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沐浴水温不宜超过40摄氏度。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6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外出时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病史和用药信息。出现头晕加重、言语不清等症状时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