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胃炎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几种
小儿胃肠炎症状主要有呕吐、腹泻、腹痛、发热、脱水等,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整、补液治疗、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中医调理等。建议家长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1、呕吐
呕吐是小儿胃肠炎的常见症状,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呕吐物可能含有未消化食物或胆汁样液体。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家长需注意保持患儿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后禁食1-2小时再尝试少量喂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多潘立酮混悬液等药物缓解症状。
2、腹泻
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可能呈水样或蛋花汤样。轮状病毒性肠炎常见白色米汤样便。腹泻易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
3、腹痛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严重腹痛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家长可用温热毛巾敷腹部缓解症状,避免按压腹部。可遵医嘱使用颠茄合剂、山莨菪碱片等解痉药物。
4、发热
细菌性胃肠炎常伴有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高热可能提示严重感染。家长需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
5、脱水
脱水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及时就医评估脱水程度。
小儿胃肠炎恢复期需注意饮食调理,从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油腻、生冷、高糖食物。保证充足休息,注意手卫生和餐具消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血便、持续高热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平时应加强预防,注意饮食卫生,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