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感染怎么处理
烫伤感染可通过清洁伤口、外用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伤口包扎、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烫伤感染通常由细菌侵入破损皮肤、伤口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继发化脓性感染、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清洁伤口
烫伤感染后需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冲洗创面,去除表面脓液和坏死组织。避免使用酒精或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可能损伤新生肉芽组织。冲洗后用无菌纱布轻柔蘸干水分,每日重复进行2-3次。对于小面积浅表感染,清洁后可直接涂抹抗菌药膏。若创面有黑色焦痂或渗液浑浊,需由医生评估是否进行清创。
2、外用抗生素药膏
可选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局部涂抹。药膏需覆盖全部创面及周围1厘米正常皮肤,厚度约1毫米。涂抹前需确保伤口清洁,每日换药1-2次。用药后出现皮肤红肿加剧或瘙痒需立即停用。深二度以上烫伤或感染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时,外用药需配合系统治疗。
3、口服抗生素
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左氧氟沙星片适用于中重度感染。药物需覆盖常见皮肤感染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用药期间需观察体温和血象变化,疗程通常5-7天。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儿童孕妇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出现腹泻或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伤口包扎
感染创面应使用无菌凡士林油纱配合纱布包扎,保持适度湿润环境。包扎范围需超出创缘2厘米,压力均匀避免过紧。每日或隔日更换敷料,渗出液浸透外层纱布时需立即更换。深度烫伤可选用含银离子或蜂蜜的抗菌敷料。包扎期间抬高患肢,观察肢体末梢循环和肿胀情况。
5、就医治疗
出现发热、淋巴管炎、创面恶臭或组织坏死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进行脓液培养、血常规检查,严重者需静脉用抗生素。三度烫伤感染或并发脓毒症时需手术清创植皮。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尽早住院治疗。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监测血糖和感染指标变化。
烫伤感染后需保持创面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或碰水。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如鸡蛋羹、西蓝花和猕猴桃。恢复期可进行温和关节活动防止瘢痕挛缩。接触生冷或刺激性物品时需做好防护,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出现红肿热痛加重或全身症状需及时复诊,不可自行延长抗生素使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