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疫苗注射处疼痛怎么回事
破伤风疫苗注射处疼痛通常由局部免疫反应、注射技术或个体差异引起,可能表现为红肿、硬结或触痛。可通过热敷、观察护理或药物缓解等方式改善。
1、局部免疫反应
破伤风疫苗含有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会激活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部分人群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炎性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和组织液渗出,表现为注射处疼痛伴轻微红肿。通常2-3天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
2、注射技术因素
注射时进针角度过浅或推药速度过快可能刺激皮下神经末梢,引发短暂锐痛。若针头擦伤小血管还可能形成局部淤青。建议注射后按压针眼5分钟,48小时内避免揉搓注射部位。
3、个体敏感性差异
对疫苗辅料如氢氧化铝佐剂敏感者,可能出现延迟型超敏反应,表现为注射处持续胀痛并伴随硬结。通常1-2周逐渐吸收,期间可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10分钟缓解。
4、继发感染
极少数情况下,注射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出现搏动性疼痛伴脓性分泌物。需就医排查,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克洛胶囊等抗感染药物。
5、疫苗成分反应
对破伤风类毒素或硫柳汞防腐剂过敏者,可能发生局部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处剧烈疼痛伴广泛性荨麻疹。需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氯雷他定片或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
接种破伤风疫苗后建议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沾水。出现疼痛时可抬高肢体促进回流,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发热、化脓等症状,应及时至急诊科或感染科就诊。日常注意观察注射部位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局部充血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