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假性囊肿是如何形成的
胰腺假性囊肿通常由胰腺炎、胰腺外伤或胰管梗阻等原因导致,是胰腺周围组织包裹胰液积聚形成的非上皮性囊性病变。
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机制与胰腺实质损伤密切相关。急性胰腺炎时,胰酶异常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导致胰管破裂或胰腺组织坏死,胰液外渗至胰腺周围。这些胰液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囊壁,囊内无上皮细胞覆盖,故称为假性囊肿。慢性胰腺炎因长期炎症导致胰管狭窄或结石阻塞,胰液排出受阻后也可在胰管外积聚形成囊肿。胰腺外伤直接破坏胰管结构,胰液漏出后同样可能被周围网膜、腹膜等组织包裹。部分患者因胰管先天发育异常或肿瘤压迫导致胰液引流障碍,进而诱发囊肿形成。
囊肿初期多位于小网膜囊或胰腺周围间隙,体积较小时可能无症状。随着胰液持续分泌,囊肿逐渐增大可压迫邻近器官,引发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囊肿合并感染或破裂,可能出现发热、腹膜刺激征等严重并发症。影像学检查中,超声或CT可显示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囊壁无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需严格禁酒并避免高脂饮食,以减少胰液分泌。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通过胃肠减压缓解腹胀症状。定期复查影像学监测囊肿变化,若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或囊肿直径超过6厘米,需考虑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清除。合并感染者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日常注意预防胰腺炎复发,控制血脂血糖,出现剧烈腹痛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