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诊断中期大肠癌
诊断中期大肠癌主要通过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配合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粪便隐血试验、基因检测等。
1、肠镜检查
肠镜是诊断大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并取活检。中期大肠癌肠镜下可见隆起型或溃疡型肿块,表面易出血,肠腔可能出现狭窄。检查前需进行肠道准备,服用泻药清洁肠道。肠镜检查可能引起腹胀或轻微腹痛,但通常可耐受。发现可疑病变时会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2、影像学检查
增强CT可评估肿瘤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判断临床分期。MRI对直肠癌评估更有优势,能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超声内镜可准确判断肿瘤浸润肠壁的层次,对早期癌和黏膜下癌诊断价值较高。PET-CT可用于寻找远处转移灶,但价格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查。
3、肿瘤标志物检测
癌胚抗原CEA是大肠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中期患者约60%会出现升高。CA199也可能升高,但特异性较低。肿瘤标志物不能单独用于诊断,主要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术前CEA水平与预后相关,持续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转移。动态监测标志物变化比单次检测更有意义。
4、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是大肠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中期患者阳性率较高。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特异性较好,不受饮食影响。连续3次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阳性结果需进一步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该检查无创简便,适合大规模筛查,但不能确定出血部位和性质。
5、基因检测
KRAS、NRAS基因突变检测可预测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有助于林奇综合征筛查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循环肿瘤DNA检测可动态监测肿瘤基因变异。基因检测对遗传性大肠癌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但目前尚未纳入常规诊断流程。
确诊中期大肠癌后应完善全面检查评估分期,包括胸腹盆增强CT、骨扫描等排除远处转移。治疗前需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肿瘤特征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前2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体力状况进行适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相关推荐
02:14
01:58
02:10
02:00
0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