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什么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由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栓部分阻塞血管引起。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时,冠状动脉血流未完全中断,心肌缺血程度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轻,但仍有心肌细胞坏死风险。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下颌或背部,常伴有冷汗、恶心、呼吸困难。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但无ST段抬高。心肌酶谱检查可见肌钙蛋白升高。该病需与稳定性心绞痛、肺栓塞等疾病鉴别。
发病机制涉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治疗需立即抗血小板、抗凝,稳定斑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病变程度。部分患者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患者出院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循序渐进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胸痛加重立即就医。